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媒体报道

民企迎来第三个发展春天

发布时间:2003年09月20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2002年11月14日   作者:通威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评述十八年创业路


编者按: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预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瓶劲即将打破,可以期待处身公平竞争环境下的民营经济必将获得超乎寻常的爆发力。在举世欣喜的同时,民营企业更需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十六大报告还捉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在新世纪的伟大行动纲领。本文通过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十八年创业环境的变迁,让人感知现有的大好局面来自不易,激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家们奋发进取,造福民众。

减少审批,中国经济将更显活力

  记者:美国《财富》杂志最近在全球评选了40岁以下的40名企业家,您是其中之一,可见国际社会对通威集团的认可。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您创业早期的环境,可以介绍一下吗?
  刘汉元:公司创办于1984年,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思想障碍,所有人一提到钱都摇头,说道搞企业经营更是从观念上抵触,虽然政府号召人们勤劳致富,很多人根本不敢尝试,尤其在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只有胆量大的人才能摆脱这种束缚,但是最大的好处是中国处于短缺经济,市场商机比比皆是,不管生产什么东西都能销售赚钱。1992年,我们公司开始组建集团,正好遇到小平南巡,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在政策上为企业营造了短期发展的良好条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最好的时机,不利的方面是国企基本在所有行业占据优势,政策、法律、法规的不配套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困扰。
  记者:党的十五大正式确认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非公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此时的环境如何?
  刘汉元:随着十五大对非公经济的重新定义,拔高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从长远看,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的持久发展具备了法律保障,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人们从上到下基本接受与认同了民营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例如就业、纳税、再就业等,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使得非公经济的发展进入又一个新的最时机,面临的问题是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调整时期,市场普遍供过于求,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受到制约,只有整正在管理上具备优势,整体经济实力强人的优秀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记者:您认为当前环境犹嫌不足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刘汉元:现在有一种很可怕的倾向是这要加强管理,那要收紧捏紧,面对全球性竞争压力,政府的理性智者应该思考,进一步放松不必要的管制和行政审批,赋予中国经济新的活力,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史,是一个开放搞活的历史。哪个行业对国内搞活,对外资开放,哪个行业就获得快速发展,家电业、饲料业无一例外,当初,家电业重复建设,饲料业鱼目混珠,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这些行业不仅给社会、百姓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同时,还营造了一批真正有竞争能力、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能与国际资本抗衡的大型企业,而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方式争取的地位,不是靠关税、垄断和政策、凡是捏住不放的行业,无论汽车、金融、保险,和二十年前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中国经济二十年的辉煌成就,绝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我们切忌不要忘了靠什么让老百姓富起来。
  记者补白:(与刘汉元的交流是一种睿智的享受,他从来不拘泥于现有的观点,总能出其不意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和分析现象。刘汉元的口才也是出奇的好,可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伴随着孩童般灿烂的笑容。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刘汉元,都是西装领带,一等一的整齐和规范,这可能与他做事的风格相似——认真。刘汉元的控制力也让人印象深刻,只开出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因为信息量已然丰富,不过,谈话中是绝对的坦率与真实,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三次采访,三次收获,拒绝重复的刘汉元总是在不断思考,他的思想就象他的年龄一样年青。想到刘汉元,记者就会想起一个词:新鲜出炉。)
  车大了不能拐急弯,这是社会常识
  记者:许多经济学家都提出减税的呼吁,身为民营企业,这种需求迫切吗?
  刘汉元: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民营企业只分享了很少的社会资源,可以说,吃的是边角余料,但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是新增税源的生力军。我们靠一步一个脚印,辛辛苦苦的积累获得持久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企业今天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临国际资本的竞争压力无时不在,随时如履薄冰,我们的政府、政策应尽可能维护他们在市场条件下的搏击,而不要过多寻求对他们的索取,况且,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讲,都应该适当减轻企业的税负。
  记者补白:(刚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优秀提案表彰会上,200件受表彰的提案中就有刘汉元的名字,他最得意的是1998年国家宏观经济略显疲态时就提出了应该减赋轻税的建议,并被全国政协办公厅作为《参政议政》动态,上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记者:前段时间媒体抄得沸沸扬扬的富豪纳税问题,您怎么看?
  刘汉元: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有两个不同的概念,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站在穷的角度,这些富豪们是富了,所以应该“打富济贫”;站在另一个角度,他们仅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目的是让他们去带动更多的人,事实上他们正在做这样的工作。我们要去的方向是成功的彼岸,是共同富裕,切不可认为有人过去了,他们在彼岸,大部分人在此岸,就该把彼岸的人拉回来,而是此岸的人要想办法到彼岸去。任何错位都将引起社会的不安,税收政策的调整,一定要稳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记者补白:(以刘汉元的亲身经历言,年方十七,父母拿出血汗钱300元支持他创业,期间经历曲折,因为通威的出现,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唯一鱼的产出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念及此,颇有感慨辛勤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就如鲁迅所言: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公众往往看到成功企业表面的光环,谁去体会背后的艰辛,岂知,这些企业又是踏着多少倒下的市场先驱前行,刘汉元说,民企死了找谁,死了还不就死了。所以,民营企业家总是渴望一个宽松的环境,不带有歧视的眼光。)
  记者:您所说的“不可操之过急”是什么含义呢?
  刘汉元:税收的增长要有一个平和稳健的过程,因为它涉及社会利益的调整,任何一个陡然调整都将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车大了不能拐急弯,一只好不容易形成的社会氛围又人为地扭曲过去,将是一种社会思维上的倒退,企业如果不是竞争的需要,你收多少,其实无所谓,可是,真正有积累的企业才是拉动内需,抵御外来竞争真正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没有钱赚的企业他没有能力发展,也无法抗日、抗美。税收的快速增长对于国家长期藏富于民,内需的持久拉动,投资热情的保持和提升来讲,都是极为不利的。
  记者补白:(言于此,刘汉元有些激动,索性脱下西装,他再三强调,税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太重的一个调控杠杆,怎么扛,对这个群体,投资的热情,国民经济的发展太重要了。)
  认真工作,成功就是一种必然
  记者:十六大报告再次肯定了民营企业的“建设者”身份,您认为怎么做才能无愧这个光荣称号?
  刘汉元:首先,要把企业办好,多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通威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目前我们关于鱼饲料的生产和研究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次,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提出要“追求卓越,奉献社会”,即企业的目标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协调,这不是一句空话,你可以与社会的需要背道而驰,可最终你要被社会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第三,照章纳税,依法经营,8年前我们就明确提出“诚、信、正、一”的经营理念,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
  记者:通威无故事是许多人的感觉,多年来,通威一直低调运行,却悄悄成为中国最大的鱼饲料生产厂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刘汉元:通威走过的所有过程从一开始到现在,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认真,用认真来控制每一个过程,当初的养鱼试验如此,若干年企业发展如此,这么多年没有大起大落也是得益于此。一个人理性思考后做出决策,在执行中做好某一件事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下来成功就是一种必然而绝非偶然。很多人做事情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则成功是偶然,失败也将是偶然,社会多数人属于后者。我们将认真作为长期的一种追求并成为工作习惯,的确难能可贵。
  记者补白:(刘汉元的语言十分生动,他形容暴富的人是,“咚,一玩心跳,一瞬间,傻眼了,赚这么多钱;咚,再玩心跳,又傻眼了,没了。”)
  记者:当外部环境困难重重时,您是否想过放弃,或者一走了之?
  刘汉元:我是绝对不留后路。不用过多担心你才无畏,无畏你才能一如既往地往前冲,如果存在诸多顾虑,就要留很多后路,影响你的发展,搞企业的人一定要有这种豁达。出国可以一走了之,不认爹妈也可以,但心里会流血,谁是你的娘,你永远丢不掉这个情结,跑不等于换了心,还是中国心,人就是这样一个怪物,还是觉得中国发展了,脸上才光彩。
  记者补白:(“无知者无畏”,刘汉元关于“无知”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纯粹无知,一是智者先行,刘汉元自认属于后者。民营经济的政策几经调整,刘汉元对企业的认识早已超越个人,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上考虑,我想,这是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做大所必需的气度与胸怀,一个计较自己利益得失的人难干成事业。)
  记者:如果让您评价通威,您会怎么说?
  刘汉元:我们就是一个兢兢业业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平凡而又伟大的企业。如果企业都以通威为榜样做到这种程度,对社会将是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陈建萍)

上一篇:从小河到大海——记刘汉元和通威集团
下一篇:刘汉元:彼此认同是快乐的前提